黄骨鱼和黄颡鱼有什么区别(黄颡鱼什么时候开口吃饵)

摘要: 黄骨鱼是鲿科黄颡鱼属鱼类的俗称,我国珠江、闽江、长江、黄河、海河、松花江、黑龙江等水系普遍都有分布,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喜栖息在静水或缓流水的浅滩处,下面来看一看黄骨...

黄骨鱼是鲿科黄颡鱼属鱼类的俗称,我国珠江、闽江、长江、黄河、海河、松花江、黑龙江等水系普遍都有分布,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喜栖息在静水或缓流水的浅滩处,下面来看一看黄骨鱼和黄颡鱼有什么区别吧!

一、鱼种论述

黄骨鱼和黄颡鱼没有区别,事实上黄骨鱼只是黄颡鱼的俗称。黄骨鱼是鲿科黄颡鱼属鱼类的俗称,学名黄颡鱼,亦称黄辣丁、黄角丁、昂刺鱼、黄鸭叫等,广泛分布于珠江、闽江、长江、黄河、海河、松花江、黑龙江等水系中,杂食性,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二、形态特征

黄骨鱼体延长,稍粗壮,后部侧扁,头略大、纵扁,口大,眼中等,颌须1对、向后伸达或超过胸鳍基部,背鳍小、具骨质硬刺,脂鳍短,臀鳍长,胸鳍侧下位,腹鳍短,尾鳍深分叉、上下叶等长,背部呈黑褐色,至腹部渐浅黄色,沿侧线上下各有一黄色纵带,尾鳍两叶中部各有一暗色纵条纹。

三、分布范围

黄骨鱼主要分布在老挝、越南、中国、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等地,在国内则主要分布于珠江、闽江、长江、黄河、海河、松花江、黑龙江等水系,喜栖息在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等处,尤其喜*活在静水或缓流水且多腐殖质和淤泥的浅水区。

四、*活习性

1、底栖性:黄骨鱼是底栖性鱼类,白天常潜伏水底或石缝中,夜间才活动、觅食,冬季则聚集在深水区避寒,但季候变化、水温冷暖、气压高低、饵物环境等都会改变黄骨鱼的栖息环境。

2、杂食性:黄骨鱼是杂食性鱼类,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食,其中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以昆虫及幼虫、小鱼、小虾、螺蚌等为食,亦吞食植物碎屑、枝叶、果实等。

3、变温性:黄骨鱼是变温性鱼类,*存水温范围1~38℃,最适温度22~28℃,水温11℃开始摄食,水温低于22℃时摄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水温高于28℃时摄食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黄颡鱼是鲿科黄颡鱼属鱼类的统称,俗称黄辣丁、黄骨鱼、昂刺鱼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闽江流域、黑龙江流域最常见,杂食性,但自然条件下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下面一起来看一看黄颡鱼什么时候开口吃饵吧!

一、*活习性

黄颡鱼是偏肉食的杂食性鱼类,*性贪食且食量甚大,白天常潜伏水底或石缝中,到了夜间才活动、觅食,其中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幼鱼及成鱼主要以水*昆虫、小型鱼类、虾类、底栖软体动物等为食,亦喜食高等植物碎屑、鱼卵、落水的陆*昆虫等。

二、水温论述

黄颡鱼是变温性鱼类,水温对黄颡鱼的摄食积极性影响非常明显,*存临界水温1~38℃,摄食临界水温11~32℃,最适*存水温22~28℃,水温低于11℃或高于32℃时停止摄食,水温低于22℃时摄食积极性随水温升高而升高,水温高于28℃时摄食积极性随水温升高而降低。

三、最佳气压

黄颡鱼对气压非常敏感,原因是气压高低会影响水中的溶氧量,从气压值上看钓黄颡鱼的最佳气压是990~1005百帕,从气压变化上看要尽量选择气压骤升或连续升高的天气,气压值低、气压骤降或呈下降趋势时黄颡鱼摄食积极性不高甚至可能不开口吃饵。

四、常用饵料

1、蚯蚓:钓黄颡鱼可用蚯蚓,事实上蚯蚓也是名副其实的“万能钓饵”,其中尤以大红蚯蚓的效果最好,原因是红蚯蚓比黑蚯蚓更具有吸引力,最适合钓黄颡鱼等凶猛的捕食性鱼类。

2、鸡肝:钓黄颡鱼可用鸡肝,鸡肝有一种特殊的腥味,这种腥味在水中扩散速度极快且对黄颡鱼有超强的诱惑力,作钓时将鸡肝切成小立方体块状挂钩,不成形的鸡肝也可挂钩作钓。

3、红虫:钓黄颡鱼可用红虫,红虫是钓鱼人常用的活饵之一,尤其是冬季等气温低的时节用红虫钓黄颡鱼效果特别好,用红虫钓黄颡鱼最大的优点是鲜活性好、附钩性强且特别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