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自哪篇家训(静以)

博主:74657465 2023-11-29 98 0条评论
摘要: 大家好,小珊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自哪篇家训,静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静以修身”的“以”的意思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不翻...

大家好,小珊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自哪篇家训,静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静以修身”的“以”的意思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不翻译。

2、出处:《诫子书》【作者】诸葛亮 【朝代】三国时期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6、白话释义: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7、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8、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9、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10、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11、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12、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3、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14、解析: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15、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16、在文章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17、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18、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19、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20、静以修身的“以”作动词,是依靠、凭借的意思。

21、拼音:jìng yǐ xiū shēn。

22、释义:恬静以修善自身。

23、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4、”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5、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6、近义词宁静致远读音:níng jìng zhì yuǎn。

27、释义: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28、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29、译文:这就是为什么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淳养高尚的品德,只有静心学习才能深思熟虑,只有心胸宽广才能恩泽广覆,无所遗漏,只有敦厚仁慈才能以众人为怀,只有公正公平才能不专制武断。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