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5育婴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行业百科

行业百科

论佛教饮食养*思想

74652024-04-16 00:48:40行业百科71来源:7465育婴网

摘要:古人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不知食宜节,不足以*存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壮,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国古代养*家都十分重视饮食的适度,并通过长期的*活实践,积累了极为丰富的饮食养*方法和经验,我觉得其中佛教的饮食养*思想犹为显著。

关键字:饮食 养* 佛教

一. 饮食养*定义 养*是一个超越民族、超越时代、超越制度、超越性别、超越年龄的问题,历来是人类关注的话题,近年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宗教心理学问题最早则是古希腊哲学家在他们论述灵魂的著作中提出来的,1898年斯塔贝克的《宗教心理学》是宗教心理学的第一部专著,此后该领域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理论家和研究成果。让现代养*学和宗教心理学对话,从交叉研究的视角审视宗教心理养*功能,当会给人们许多有益的启迪,笔者不揣谫陋,拟就此谈谈个人看法。

饮食对于一切*命来说,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需要之一。中华民族历来十分重视饮食,故《汉书》谓“民以食为天”。饮食与人的健康关系十分密切,因而成为各种养*术关注的一大焦点。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的哲学体系,对饮食与人的健康、修行、传教的关系有着许多独到的研究和规定。佛教认为,“一切众*皆依食住”。住有*存、安住之义,也就是说,一切众*必需依“食”而得以*存、安定。佛教从*理和心理的角度将食分为以下几种: 1.段食:以色、香、味、触等为体,分段而饮食的。

2.触食:又称乐食。以精神的感触器官,接触外界之境,产*喜乐作用,而不觉饥饿。如棋迷下棋时,下到入迷,不吃饭亦不觉饥饿。

3.思食:又称意念食。人们通过求*的顽强意志力可以维持*命。

4.识食:识是精神的主体。识的活动,能缔造众*未来的高低层次的*命载体。因此,识称为食。

5.念食:修行人忆念出世间善法,恒常不忘,能养育增长一切善根。

6.法喜食:修行人闻法欢喜,能增长道业,养育法身慧命。

7.禅悦食:修行人得禅定力,禅悦充满,能滋养修道品级。

8.願食:修行人发大誓願,常修万行,普度众*,长养无上菩提道种。

9.解脱食:修行人解脱种种惑业,不受**迫,得大自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