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产品设计分析.pdf
[63]视觉艺术设计研究2010.5新视觉艺术便携式产品设计分析要]本文以便携式产品概念和理论研究为基础,分析了便携式产品设计中应该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便携性设计在理论基础之外,提供了具体的设计要求,探讨设计中寻求技术发展与人性化设计的平衡点,对便携式产品的设计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终得出便携式产品设计的方法和趋势。[关键词]便携式产品工业设计人性化作者简介:何平(1959-),男,上海人,上海海事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产品设计。一、引言便携式产品由于其具有便于携带的特征,在产品设计时有着特殊的要求。人们对产品个性化追求的加大,审美情趣的提高也对便携式产品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便携既是对产品功能的体现,又是对用户个性需求的满足。在讲求高效率的今天,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不受限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便携式产品正是顺应这种需求而出现。着现代工业设计理论逐步渗透到实际产品的开发运用之中,便携式产品以造型新颖、美观、体积小以及携带方便的特点,极大地丰富了现代产品的功用和适用范围。二、便携式产品概述“便携式产品”视其字面意思,理解为便于携带的产品。方便携带,能够移动是这类产品的主要特征,移动和交流是它的设计诉求点。
笔者按照便携式产品的携带方式、产品体积的差异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体积较小,能够贴身携带,与使用者很好结合的产品,主要的代表性产品有各类小型的数码产品,如手机、MP3、MP4、GPS导航仪等手持设备,称为手持式便携产品还有一类便携式产品则是指体积相对较大,不能贴身携带,但是使用者能通过手提,推拉等方式方便移动的产品,称为手提式便携产品。三、便携式产品的设计要素人的各种行为方式决定了产品的设计准则,具体到便携式产品这一类型,使用者的行为是手持还是肩背,是单手提还是双手提,这些都对设计要素有着显著的影响。由于便携式产品要满足便携的功能特点,又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便携性设计所涉及的设计要素也比较复杂,小到人们随身携带的各类数码产品,笔记本电脑、大到折叠自行车、折叠家具都需要仔细考量这些设计要素。从产品便携的角度出发,总结出尺寸、重量、形态、功能、色彩这五个设计要素。这些设计要素密切关系着便携式产品的可用性以及使用方便性。1、便携式产品的尺寸设计在便携式产品中,尺寸是一个基本的要素,应始终遵循移动性这个中心原则来确定产品的尺寸大小。便携式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与人体尺寸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尺寸与人体动作尺度是确定便携式产品尺寸的依据,也是便携性设计的基础。
我们按照体积的大小将便携式产品划分为了两类,这两大类产品对于产品的尺寸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在这里将分两种情况分别探讨便携式产品中的尺寸要素。第一种情况为小型手持式便携产品的尺寸设计。对于这类小型手持式产品,由于现代高科技的运用,各类高集成度的元器件应用到产品中,产品本身的尺寸已经做到足够小,一味的再去缩小产品的体积对便携性的影响已经不再重要,如何更好地设计产品的尺寸,利用产品的便携性,使产品更宜用,成了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小型便携式产品主要为手持操作,因此尺寸设计与手的尺寸密切相关。手使用的舒适程度决定了便携式产品的设计好坏。人手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能完成各种各样的动作,手持便携式产品有多种方式,相应的也需要人手做出不同的动作来实现操作。手握手机时,需要一只手便能进行操作,大拇指要能很方便的触及到键盘的每一个键;在使用PSP等电玩设备时,两只手需同时操作,各自有相对应的按键。因此,在设计时应根据具体使用方式来指导便携式产品的尺寸设计,使其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第二种情况为手提式便携产品的尺寸设计。在手提式便携产品的设计中,确定产品的大致尺寸时,主要以人体的基本尺度为依据,同时还应照顾到性别及不同人体高矮的要求,其尺寸的确定主要根据便携式产品使用的环境及手提的具体方式而定。
因此便携性设计中的尺寸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一、适合“人”尺寸二、适应“物”尺度三、适合“环境”尺度。2、便携式产品的重量要求便携式产品的重量在便携式产品的设计中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因素。便携式产品的总量较轻,不仅有利于产品的携带,而且也有利于产品的使用。舒适的使用会使用户不自觉的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成年人手持式产品的最大重量参数为在使用时由手臂提起产品并从身边不好使的位置上转换至合适位置的适宜重量不应超过2.3kg。如果过重前臂肌肉与肩膀就容易疲劳和损伤要求作用点位置精确的手持式工具其重量不应超过0.4kg。对单手提携可携带式产品来说,惯性力矩会在很大[64]视觉艺术设计研究2010.5新视觉艺术程度下影响产品的感觉,使用者更喜欢提起物品时重心下移的感觉如重心位于手柄的下侧。但是,当重量增加时,惯性力矩的影响就无足轻重了。对于置于身前的双手提携式产品,它的重心离身体越近越好。在某些场合对称手柄可以增加物体的平衡性和降低乎腕的反向扭矩。而且,对称手柄可以让手受力减小到最低程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产品必须具有对称分布的手柄。许多便携式产品在被人们携带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因此完全可以将它设计成多种携带形式。
这样就可由用户根据自己的特点或有时来选择到底是手提、肩背还是其他方法来携带产品。对于重量比较大的便携式产品,可以通过增加背带的方式,来减轻用户使用或携带的负担。使用背带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便携方式,它能够有效地降低肩膀和颈部的负荷,提高其舒适程度。背带的宽度、弧度以及所运用材料都影响到它的使用舒适性,使用者性别的差异,产品的重量不同,形态的区别都影响着背带的设计。背带的设计需要解决三个环节的问题,即稳定性、贴合性、重力传递合理性。3、便携式产品的形态构造便携式产品的形态不同于一般物体的形态,便携式产品存在的目的不仅仅是供人们使用,而且还要能被用户方便的携带,在携带的过程中保证人的安全产品的正常工作。所以必定要依附于对某种机能的发挥和符合人们实际携带等要求。单纯的造型艺术形态很自由,而便携式产品设计则不能简单地进行形式创新,因为那会使便携性虚化,其结果只是流于表面,而无法很好地体现产品的便携功能。回到我们对便携式产品的分类上,对于小型便携式产品,由于要经常持于手中或者随身而带,我们要求它外形应小巧、轻便、利于操作。对于手提式便携产品,由于稳定性、贴合性以及重力传递合理性的考虑,我们需要合理设计便携式产品的形态,以期能够更好地实现它的设计诉求。
譬如在折叠式自行车的设计过程当中,我们努力地去将一个折叠自行车设计成一个规整的造型,努力将它的传动装置通过折叠后能隐藏在内部,这样的设计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美学上的需求,同时也是因为这样的造型更易于携带,试想,谁也不希望自己携带的产品在某个局部有一块大的突起,不希望折叠以后传动装置的油污会直接暴露在外,从而影响携带的方便性。英国设计师设计的A-Bike折叠自行车,在形态的构造上,A-Bike采用简单按压开关的操作,就能使一辆自行车压 缩成一个类似矩形的规整造型,传动装置被一块塑料件包 裹,省去了油污的烦恼,可以方便地将其放入背包中携带。 同时,折叠后的自行车的把手部分在功能上演变成了一个 手柄,即便在没有背包的状况下也能非常方便手提携带。 在形态要素上的这些设计都是与便携性这一要求分 不开的,所以说形态构造是便携式设计必不可少的要求。 4、便携式产品的功能需求 便携式产品设计与纯粹的艺术品所不同的是首先应 当具备实在的功能,而且应当具有便于移动携带的特殊要 求功能。如笔记本电脑除了拥有电脑的功能外,还必须具 有如笔记本一样能随身携带的功能,因此在功能设计上, 需要把普通电脑强大的功能集成到如笔记本大小一般的 便携式电脑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设计便携式产品就是设 计一种生活方式。如SONY公司的walkman随身听系列产 品就给人们带来了享受音乐的全新生活模式,并迅速成为 城市生活的标记,它成为流行文化的标记,个人随身听的 象征、一种坊间的时尚以及交通上的良伴。 因此说,在便携式产品设计中成功的功能设计需要 对人类行为与产品的使用特性作科学地分析,从人的整个 生理与心理为目标进行动态研究应当成为便携式产品功 能设计的指针。 只有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满足人们功能要求的便携性设计才是真正好的设计。 5、便携式产品的色彩搭配 产品设计师不仅要运用形态与质感来表现产品的风 格,而且还要充分利用色彩来表达设计的情调,用色彩语 言组成一定的色彩关系,并且利用色彩的适当布局,形成 韵律感和节奏感,使其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传递出一种 情感,从而达到吸引和感染消费者的目的。 便携性设计中的色彩设计由于使用环境的不确定性, 还必须考虑各种不同环境下的功能特性,以及不同人群对 不同色彩的喜好。消费者不同的特性,决定了色彩喜好的 差异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差异、气候环境以及特定时 期的流行色,常常体现出不同消费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对 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认。
设计师只有深刻把握住色彩的特 性,才能有助于便携性设计的色彩运用。 四、结论 如果说今天的地球是建立在移动与互动之上的,相 信人们不会对此有太大的异议。若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我 们的物质环境已经有了很大改善,这使得人们在鉴赏进而 购买产品的时候变得更加苛求,人们更愿意对物质生活提 出自己的意见。便携式产品的出现是工业设计在信息时代 和知识经济时代运用人性化设计原理运用的最生动体现。 本文从基于便携式产品作为时代产物的角度,从设计的基 本原理出发,对便携式产品给人带来的舒适感、便利性方 面进行了分析,以寻求设计中技术发展与人性化设计的平 衡点,使产品设计真正体现出便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陆蔚华,刘苏,朱如鹏.便携式输液器-人性化设计理 念实践[J].工程图学学报,20082,158~162 [2]王继成,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124—174. [3]丁玉兰,人机工程学(第2版)[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94—96. [4]谢庆森,工业产品造型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l992 [5]郭青山汪元辉人机工程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 社200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作者:7465本文地址:https://www.7465.cn/bao/85990.html发布于 2024-04-1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7465育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