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5育婴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行业百科

行业百科

《黄帝内经》中的冬季保健观念

74652024-04-19 05:54:21行业百科82来源:7465育婴网

路文波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思想之源,这部不朽的著作中的《四气调神大论》主要论述中医的养*观,是中医养*观的理论之源。

中医养*观从宏观角度、从“天地人”一体观出发看待问题,其实就是“治未病”的最佳方法,以“养心神、顺四时”六字足以概括。

下面我们从四时养*、精神调摄、运动*活方式保健等方面,了解《黄帝内经》中的冬季保健 观念。

提到养*,人们第一反应大多是该吃什么保健品,全然不顾这些保健品是不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产品,也不管从哪里听来的说法,都划归到中医上来。

然而,社会上流传的许多该吃什么的观点,根本就不是传统中医理论,最多是被改造的伪中医理论而已。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者少。”

春*夏长,秋收冬藏。根据自然界阴阳的消长变化,冬季养*贵在保护阳气、涵养精气,即所谓“养藏之道”。藏,就是蓄积能量。

养护精气不单单是吃什么、怎样吃的问题,且涉及饮食起居的方方面面。所以《黄帝内经》提出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等具体的养*措施。

日常起居,去寒就温。人体阳气易散易失,寒冬时节,首先要注意保护阳气。去寒就温就是保持居处工作环境温暖,避免长时间待在寒冷的环境中,防止阳气耗散。对老年人来说,头部、足部保暖尤为重要。

头部保暖:头面部是手足三阳经汇聚的部位,阳气相对充足,是最为耐寒的部位,也是散失阳气最多的地方,所以头部保暖是保护阳气的重要措施。老年人阳气逐渐衰弱,如果头部受寒易使阳气受损,甚至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小动脉痉挛,发*中风或心肌缺血而心绞痛等;如果头部汗出后受寒还易感风寒邪气。

暖水浴足:双脚离心脏远,血供较差,脂肪层薄,保温力差,故有“寒从脚下*”的说法。寒冬时节,尽量穿厚实的鞋袜,每天用热水浴足,可以*足三阴经,温通阳气。足部发凉的人可以用桂枝15克、艾叶30克、*姜15克水煎浴足。

冬季还需要增加温热助阳的食物,如核桃、栗子、枣、甘薯、黑米、黑豆等。动物性食物是“血肉有情之物”,滋味厚重,能温养精气,*气血。特别是羊肉、牛肉、鹿脯、鳝鱼、龟、鳖等,能温阳补气养血,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阳虚明显的可以佐用姜、桂、胡椒等以辛温助阳。冬季可以煲制当归*姜羊肉汤温补气血;或者将黄酒热透,调入姜丝饮用,以温通血脉、祛风散寒。

运动才是当下最合理的养*保健方法。养*需要“身”和“体”一起得到合理锻炼才行。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中讲:“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故而运动要有度,动静合度才是最佳方法。而这个度如何掌握?绝不能按照坊间的统计学数据和标准进行,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必须要按照个人的体质状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并且这个度对每个人来说还是动态变化的,需灵活掌握。如果一定要给个规范,那就以个人运动后全身微微汗出且运动后感到神清气爽不疲乏心烦为度。

从中医理论来讲,微微汗出而不烦乱则为阳气外达交通表里,是气血调和的一种状态。而运动方法则是以内外兼修的方法为最佳,如站桩、*、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这些传统*都是从中医整体思维入手,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心安而神不惧”,不仅锻炼了“体”,同时也锻炼了“身”,使“身体”最终实现经方家所言的“反之于平”。

古代养*家有言:“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不补,不补之补,方为大补。”

现代人对中医有很多误解,养*保健就占据了其中一部分,现在商业保健产品很多销售渠道是通过网络直播,一些主播盲目地把产品和中医养*保健的概念捆绑到一起,夸大疗效或者虚假宣传适用范围,群众把保健品的概念等同于中医养*,一旦出现问题,对于中医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既不愿按照“养心神、顺四时”的法则养*,也不愿适量运动怎么办呢?这时才可以考虑适当地用些药物保健品,但在选择的时一定要分清楚这些药物和保健品是根据什么理论来的,如果是根据现代西医营养学开发的,请严格按照西医理论服用。

中医从产*伊始就是对症用药,强调个体的特殊性,法不立则无以为方。

养*不等于进补。清代名医程钟龄说:“有当补不补误人者,有不当补误人者,亦有当补而不分气血、不辨寒热、不识开合、不知缓急、不分五脏、不明根本,不深求调摄之方以误人者,是不可不讲也。”

《中藏经》有一句话说得极好:“其本实者,得宣通之性必延其寿;其本虚者,得补益之精必长其年。”因此在服用中药保健品的时候,千万不要陷入“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的荒唐想法中,最好先找中医师辨一*质。

(作者供职于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