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养*秘诀,这八类东西坚决不吃

博主:74657465 2024-04-27 68 0条评论
摘要: 说到饮食养*,大家一定不陌*。什么样的食物才是健康的?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总结出了“八不食”,把饮食要注意的事项说得清清楚楚。一起来看看孔子的养*之道是不是对您也有帮助。坏了的...

说到饮食养*,大家一定不陌*。什么样的食物才是健康的?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总结出了“八不食”,把饮食要注意的事项说得清清楚楚。一起来看看孔子的养*之道是不是对您也有帮助。

坏了的食物绝对不能吃

那要是只坏了一点呢?

"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不时,不食。"

粮食陈旧腐烂了不吃,鱼和肉腐坏了不吃,菜不新鲜了不吃。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的食物不吃。五谷、果实类食物尚未成熟,不吃。

腐坏的食物、未成熟的食物不能吃,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但是科教授觉得,最应该注意的,是那种部分腐坏的食物。

其实那些看上去还“完好”的部分,有可能已经变质了,虽然还没有完全坏掉,但是依然是不能食用的。

简单地把腐坏的部分去除,其它部分照吃不误,这是不可取的。

食物卫*要注意

卫*条件不合格的店铺不要去

"失饪,不食。""沽酒市脯,不食。"

食物没做熟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腊肉不吃。

在孔子*活的年代,人们无法保证食物的卫*,所以一定要把食物都加工成熟。

孔子*活的时代,市场上出售的食物,也缺乏严格的卫*管理,很难说商家的*产环境够不够卫*,所以保险起见,孔子干脆就不吃了。

吃饭也要讲礼仪

孔子吃饭要把肉切成方块

"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切得不方正不吃。没有合适的酱的食物不吃。

科教授刚看到这两条的时候,觉得孔子似乎有些太“挑剔”了,因为肉切得不正、没有酱,就直接“不吃”。

其实,我们应该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来理解孔子的意思。

肉要切得方方正正,这是古代重要的餐桌礼仪,如果我们换成主人未到,就不能“开吃”,是不是就在情理之中了。

至于酱,《礼记》中明确记载,吃鱼要蘸卵酱,吃干肉条要配蚁酱,吃肉羹要配兔肉酱,吃鱼片要配芥子酱。

《礼记》都提出要求了,可见搭配合适的酱,也是当时重要的礼仪习惯。

科教授觉得,按照如今的饮食习俗,可能就要说“饺子无醋,不食”“豆浆无盐、糖,不食”了……

先人给我们留下很多养*智慧之谈,科学理解、合理应用,才能真正起到养*效果哦。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百家讲坛

《中医话节气》

播出时间:5月5日-5月10日 12:00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于毅 王璐璐(实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