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的饮食习俗_下元节的传统习俗

博主:74657465 2024-05-05 82 0条评论
摘要: 下元节的饮食习俗_下元节的传统习俗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是下元节,它和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并称为“三元节”,他们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下元节...

下元节的饮食习俗_下元节的传统习俗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是下元节,它和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

中元节并称为“三元节”,他们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下面一起来看

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下元节的饮食习俗,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下元节饮食习俗

1、糍粑

客家俗话:“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下元节这一天,有些

地方有做糍粑等食俗。糍粑是以上等糯谷蒸糯米饭,放进石臼里,用

杵槌舂制而成。糍粑的食用方法很多,佐料也很讲究,有炒豆香末、

有芝麻香末等。

2、麻腐包

闽西客家地区下元节也称为“完冬节”。农村常做米果,糍粑,

芋子包之类的食品,谓“做完冬”。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据

说是纪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贞气节。麻腐是以麻籽和黄米制成,

拌上萝卜、洋芋、葫芦为馅,就可以蒸成麻腐包子。

墨鱼刚好是十月份上市。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

质13克,脂肪仅0.7克,还含有碳水化合物和A、B族维生素及钙、

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物质,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滋补食品。推荐用

墨鱼、香菇、黑木耳、紫菜等制作的墨鱼汤,冬季食用增强免疫力。

7、米果

米果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根据不同工艺和配方制作而成的米类

休闲食品。神农氏在潮州被称为“五谷主”,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

日。潮汕地区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一些象征农具、五谷的“尖担”、

“粟穗”等食品。

8、莲藕

下元节时,秋燥未尽,冬寒刚起。吃些莲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

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时,莲藕性温,有收缩血管的功能,多

吃可以补肺养血。鲜藕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含量也很丰

富,煮熟后更容易消化,下元节可搭配萝卜、玉米等煲一款冬季养生

汤。

9、麻糍

麻糍是以糯米、芝麻、糖做成的特色小吃。每当下元节前后,在

下元节这一天天黑之前,在福建省莆田一带,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己的

田头祭水神。一般需要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忠诚。

其目的是为了祈求在枯燥的冬天庄稼地润泽,农作物能够安全过冬。

修斋设醮

每逢下元节,道教观中都会举行相关的修斋仪式。因为下元节也

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子,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

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如

果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在下元节这一天,去附近的道教观中参加修

斋仪式。

饮食风俗

饮食风俗也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民间就有下元

节必须吃荤菜的礼俗。民俗云:“早吃糍粑晚吃鱼”,在下元节这一

天,早上一般吃糍粑、麻糍、芋子包等等。到了下元节祭祀结束之后,

说完了穿衣保暖,下面就来说一说饮食方面该怎么注意。下元节

以后气温更低了,所以保暖是必须的,当然一些可以提高身体热量的

食物是必不可少的。如羊肉、牛肉等。还要经常喝一些可以调理肠胃

的热汤类食物。不仅可以使身体变暖和,还调理了肠胃。一定要注意

少食用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由于这个时候的气候本来就很干燥了,

再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的话会引起上火导致身体生病。所以要注意

饮食结构营养搭配饮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