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与养*(上)

博主:74657465 2024-05-07 62 0条评论
摘要: 一、什么是亚健康健康是指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阴阳平衡。健康意味着形体、精神心理与环境适应的完好状态。阴阳双方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相互转化,消长平衡处...

一、什么是亚健康

健康是指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阴阳平衡。健康意味着形体、精神心理与环境适应的完好状态。阴阳双方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相互转化,消长平衡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因此,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疾病的发*,是在某种致病的影响下, 机体的“阴平阳秘”正常机理平衡被破坏,从而发*“阴阳失调”所致。

健康是第一种状态,患病是第二种状态,非病非健康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所谓的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理状态.

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理机能或代谢机能低下、退化或老化所致。亚健康状态的范畴可以*括以下方面:

①是泛指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在相当时期内往往难以确诊的状况;

②是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如已有心血管、脑血管、呼吸、消化系统和某些代谢性疾病的症状,而未形成确凿的病理改变;

③一时难以明确其临床病理意义的“症”,如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症、忧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④某些重病、慢性病已临床治愈进入恢复期,而表现为虚弱及种种不适;

⑤在人体*命周期中衰老引起的组织结构老化与*理机能减退所出现的虚弱症状。上述方面的共同特点是,患者有多种异常表现和体验,而通过物理、化学检查不能检出阳性结果,难以作出对疾病的诊断。

有关的研究资料表明:世界人口中近半数处于亚健康状态。在过去, 人们认为亚健康状态在城市人群中表现突出, 普遍被称之为文明病。比如慢性疲劳综合征, 在个体心理方面往往会出现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烦躁、焦虑等, 在*理方面出现疲劳、乏力、气短、失眠、厌食、便秘、腰腿疼痛、心悸等。

近来, 富裕市民中又出现“三高一低”(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低免疫力)等。其实, 在广大农村亚健康状态也普遍存在, 比如慢性劳损、肌肉关节疼痛、营养不良、慢性感染等等。

因此,研究亚健康状态对人类健康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目前随着*产力的进步,环境污染、激烈竞争等许多与现代文明结伴而来的忧患,使人们的*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来自社会和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再加上不少人养成吸烟酗酒、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缺乏体力劳动、*活不规律、夜*活过度等不良习惯,亚健康状态人群逐渐增多。

二、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成因的认识

养*保健行业是涵盖 “ 亚健康 ” 人群康复和中老年保健的综合性行业,可以说适合于各个年龄段人群。随着*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和 “ 亚健康 ” 人群的增多,人们的身心压力不断增多。

据世界卫*组织报道:世界 60 亿左右人口中,健康者占 15 %,亚健康者占 70 %,有疾病不健康者占 15 %。临床医学只能解决 15 %的有疾病不健康者,如何维护和保持 15 %的健康者,如何使 70 %的 “ 亚健康 ” 者转化为健康者,是现代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人人都希望更健康、降低老化现象,人人都想避免成为医疗机构的顾客,人人都意识到预防远远胜于治疗,没有人想成为病人。养*保健就理所当然的成了人们追求健康的最佳手段。养*保健*括气功、推拿、*、刮痧、火罐、药浴、药物导入、电疗等各种自然及物理疗法。由于其安全、速效,属于国际公认的绿色保健法,所以备受各国人士的青睐。尤其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中医理疗保健,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养*就是根据*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因为身体是我们*活的根本,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有一个健康人*的基础。健康也是长寿的先决条件,而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他所*活的环境。

环境*括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社会环境和每个人居住的小环境。在环境中,有许多因素每时每刻地作用于人的机体。这些因素,可概括为物理的、化学的和*物学的,不仅错综复杂,且处于经常不断的变化之中,人体借助机体内在调节和控制机制,与各种环境因素保持着相对平衡,表现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人们的这种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当有害的环境长期作用于人体,或者超过一定限度,就要危害健康,引起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人要健康长寿,就要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明白环境与人的关系。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辩证的自然综合体,一切*物都要适应环境而*存,人类不但要适应环境,而且还要利用、支配和改造环境。这样人才有可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亚健康状态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现代*活方式的影响,中医理论认为主要*括如下5个方面因素:

1、环境异常

人类*活水平的提高和*存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突出。如全球变暖、温室效应、臭氧洞扩大、沙尘暴袭击、强紫外线照射等环境恶变因素,易使阳气躁动,人常处于一种阳盛火旺的状态,易于形成阳热体质。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多通过人体所处的小环境才能发挥作用,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各种现代化设施的介入,人们*活在人工营造的恒定环境之中,如夏季里室外酷暑炎炎,室内冷气习习;冬季里户外冰雪凛冽,屋内暖气融融。

温度的悬殊使人体腠理汗孔骤开骤闭,应闭藏时反而人为地排泄,应发散时却硬性闭阻,体内浊气易化为湿邪,日久则人体正常*理功能遭到破坏,失去其特定的内环境稳定性,形成湿胜体质,而产*“亚健康”状态。

2、心理因素

中医认为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也就是说只有保持平静的心理,才能保持健康。而时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医疗费用过高,*、爵位退下来后门庭冷落等等导致心理失衡,出现负性情绪,长期抑郁、低沉等。

实验研究表明:长期的负性情绪如低沉、悲哀等,可明显的削弱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和DNA基因的修复功能,促使单癌基因转化,诱使肿瘤的发*,长期的高度紧张和心理压力又可促进交感神经张力增加;长时间的血管痉挛, 促使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的发*和发展越来越多。

3、营养失衡

人的*命活动与饮食结构密不可分。在现代*活条件下很多不科学的饮食习惯造成了许多“富贵病”,引起了人类体质的逐渐演化。天然的绿色食物日趋减少;农药、化肥、*长素的使用;人工栽培技术、反季节*长的瓜果、蔬菜;转基因技术和用添加剂饲养的鸡、鸭、鱼虾等食物营养失衡,阴阳之性变异;冷饮日以为常,水湿不能输化,再加上平日以鱼鲜为佐,又常食肥甘内脏、鸡犬蛇类杂合之物,皆是酝酿湿热的条件。

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也是导致湿热体质的重要成因。《内经》指出:“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因此,必须均衡配膳,五味调和,戒除不良嗜好。若五味偏嗜,饮食失节,则脏气偏颇而致体质变异。

4、妄投温补

各种保健食品充斥市场,其中不乏温热、滋腻之品。即使是日常饮食,也以味厚发热的调味品炮制成药膳、药酒大肆进补,更有甚者不辨冬夏日日服之。殊不知现代人已经摄入了过多的肥甘厚味,加之体力活动少,往往热量过剩,再妄投温补,无异于火上加油。补益之风的兴盛从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群湿热内盛体质的形成。

5、不良的*活方式和行为

中医认为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时下之人, 吃、睡都无规律, 经常吸烟、饮酒还不算, 过多的进食高脂、高热量饮食, 夜*活过度, 逆*物钟运作。*活条件优越, 又缺少体力劳动等等, 给许多疾病的发*埋下了伏因。

“酒为百药之长”,适当饮酒可散风寒、通筋脉、解除疲劳、振奋精神。而酒又为熟谷之液,“气热而质湿”,过饮则*痰动火。大量饮酒多可造成倦怠脘闷、头目不爽、口干口黏、舌苔厚腻、不思饮食等湿热征象。

吸烟也会给人身带来不容忽视的危害, “烟为辛热之魁,现代学者认为,香烟燥热,极易损伤肺阴,肺为水之源,肺气受损则宣发和肃降功能失常,水液代谢失调致使痰湿内*。可见,烟酒不良嗜好亦有助湿*热之弊,为湿热体质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根据我国已公布的前三大死亡疾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的分析中看出, 这三大疾病的发*与不良的*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